全国超1000万房颤患者,竟一半人不知自己患的什么病?!
说起心脏病,相信大家对“冠心病”、“中风”和“高血压”这常见的疾病都很熟悉。
但说起房颤这个词,相信很多人都很陌生。
在中国,至少有1000万的房颤患者。而这些患者当中,对该疾病的知晓率也仅为40%,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患者从来没听说过房颤,更不要说知晓它的危害。
这是极其可怕的一组数据。
要知道,在心脏疾病中,房颤素有 “沉默的杀手”这一“威名”,它能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健康,轻则中风,重则丧命。
今年6月6日是第十一个“中国房颤日”,为了使大家全面了解房颤,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解答一下关于“房颤”的诸多问题。
希望这篇“房颤扫盲贴”能终结你对房颤的许多疑问!
不太明白?没关系!
接下来全面为大家解惑!
划重点
01
什么是房颤?
房颤,全称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心动的感觉?
想多了~这其实是心脏在“蹦迪"!而且还是瞎蹦的那种....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变成杂乱无章的电活动,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通俗一点说,就是心房毫无规律地乱跳。
正常心律与房颤心律
划重点
02
哪些人容易患房颤?
高龄、遗传因素、性别差异等不可调控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等可控的危险因素均可导致房颤,继而出现心房的电重构后结构重构。
像老年人、还有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病史的患者是很容易患上房颤的。
当然,一些年轻人也跑不脱,像肥胖、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年轻人也是罹患房颤的高危人群。
划重点
03
房颤有哪些分类?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按照房颤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分类已成为共识。该分类方法有助于指导房颤的临床管理, 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划重点
04
房颤有哪些症状?
症状有很强的隐匿性和混淆性,这也是它被称为“沉默的杀手”的重要原因。
更狠的是有20%~30%的患者没有症状,尤其是已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患者。
不过再狡猾的狐狸都会露出破绽的,很多患者都会有“心脏乱跳”和“心脏跳到嗓子眼了”的感觉,这就是房颤最典型的症状—心悸。
气短、胸闷、烦躁、乏力、黑曚及晕厥等症状。
欧洲心律协会建议使用
EHRA症状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症状的严重性
划重点
05
房颤有哪些危害?
房颤有两个主要的危害:引起脑卒中和心力衰竭。
房颤容易导致脑卒中:房颤时滞留的血液就容易在心房内形成血栓(多来源于左心耳)。血栓脱落到达脑部,阻塞脑部的血管,造成缺血性卒中。
相比正常人,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5倍,痴呆风险增加2倍。
房颤还可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长期如此可导致心力衰竭。心衰再次提高房颤发生率,二者形成恶性循环,心衰患者房颤发生率为54%,房颤患者心衰发生率为33%。
总之,房颤是个相当危险的存在,如果出现了相似的症状,应当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划重点
06
房颤如何治疗?
房颤的治疗包括上游治疗、律率治疗和抗凝治疗。
上游治疗
先来说说上游治疗,所谓上医治未病,预防很重要,在具有房颤危险因素而没有进展为房颤时,即进行危险因素的控制,避免房颤的发生,称之为房颤上游治疗。
包括控制体重、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规律作息、适度活动等。
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 (ARB) 、他汀类、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SGLT2i抑制剂等, 理论上可以逆转心房重构, 进而预防房颤的发生或进展。
律率治疗
律率治疗,指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和控制心室率的治疗。
1、恢复窦性心律
房颤时丧失了窦性心律,恢复窦性心律即可缓解症状,也可恢复心房的功能,有诸多好处。
恢复窦性心律可通过药物和介入手术完成。
药物包括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但常需长期服用,需详细评估药物副作用和治疗的获益比。
介入手术指的是导管消融,我国经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术式从最初单一的局灶消融发展到多种消融术式并存。
导管消融治疗可以根治房颤。研究表明导致房颤的异常电活动绝大多数来自肺静脉,通过导管消融可隔离肺静脉传导的异常电活动,达到根治房颤目的。
2、控制心室率
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可消除急性血流动力学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预防心动过速心肌病,减少血栓栓塞的机会。
常用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地高辛以及胺碘酮等。
抗凝治疗
房颤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心悸,不在于心房功能丧失,而在于脑卒中。卒中的预防,也就是房颤的抗凝治疗至关重要,而抗凝治疗可使卒中风险降低60-70%。
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抗凝,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评分,预测患者卒中风险。
国际上公认的CHA2DS2-VASc积分可以用来指导患者抗凝治疗。
划重点
07
有哪些常用的抗凝药物?
房颤患者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在房颤患者卒中一级与二级预防中的作用已得到多项临床研究肯定。而NOAC有用药方法简单、大出血和致命性出血风险较低等特点。
房颤最为常见的抗凝药物是华法林,其价格便宜,但使用较为繁琐,患者需要常规监测INR值(国际标准化比值),并根据INR调整剂量。
一般而言,INR值在2.0-3.0范围内时,抗凝的作用最好,也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血栓栓塞的风险,同时脑出血的风险也降到了最低。
华法林抗凝作用易受多种食物及药物的影响,导致抗凝作用不佳或出血风险增高,所以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必须注意平时饮食。
新型抗凝药物可特异性阻断凝血瀑布中某一关键性的环节, 在保证抗凝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出血风险。
目前正在研发或已经上市的新型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IX因子抑制剂、组织因子抑制剂以及新型维生素K拮抗剂, 其代表药物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以及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 更便于患者长期治疗。然而, 由于此类药物上市时间尚短, 仍需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并积累临床应用经验。
划重点
08
左心耳封堵能治疗房颤吗?
经皮左心耳封堵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策略之一, 主要有两种方法:植入装置封堵左心耳以及缝合结扎左心耳。
左心耳封堵是将封堵器固定在心耳处,从而阻止血流进入左心耳及左心耳内血栓脱落,是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堵住心脏的“耳朵”,预防脑中风
划重点
09
房颤可以预防吗?
房颤之发病机制相当复杂, 尚没有单一理论可以解释。
目前认为引起房颤的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睡眠暂停、心肌病、肥胖等。有以上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管理好这些基础疾病,减轻心房负担。
对于没有上述因素的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适度运动,有助于预防房颤,降低患病的风险。
对于已经确诊房颤的患者,应及时接受治疗,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看完这篇干货满满的“房颤扫盲贴”,
相信大家都对“房颤”有了一定了解,
通过生活和医学的合理干预,
可以一定程度的预防房颤。
所以在这个中国房颤日,我们也呼吁大家,多多关注和正确认识房颤,避免这个“沉默的杀手”对我们造成严重的损害。
但如果发现有类似的症状,一定要及时来医院诊治,我院健康热线:
0833 - 2130999
参考文献:
[1] 黄从新,张澍,黄德嘉,华伟.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2018[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8,32(04):315-368.
[2] 别立展,赵丹丹,黄春恺,陈蓉,洪江.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3):2562-2568.
[3] 吴思婧,张敬林,周玉杰,侯安存.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06):666-670.
[4]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房颤动防治专家工作委员会.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5, 19(5): 321-384.
[5] 黄从新.中国房颤导管消融现状[J].医学与哲学(B),2016,37(11):10-13.
[6] 胡大一,郭艺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03):173-177.
[7] 张筑欣,马长生.心房颤动的综合管理[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0,40(03):177-181.
[8] 汪启骏. 什么是心房颤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1(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