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1分钟狂跳220次,危及生命!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一招解决
心脏是我们体内永不停歇的“发动机”,为生命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然而,对于年仅35岁的沙大哥来说,这颗“发动机”却成了他生命中的定时炸弹。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沙大哥的心跳却最高飙升至220次/分钟,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室颤,严重威胁生命。
好在近日,乐山昶康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团队在杨庆教授带领下为沙大哥成功实施了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让他每分钟跳动200多次的心脏不再“疯狂”。
慕名而来,意外发病,致命“心动”
沙大哥的病情始于一年前,那时他就开始反复出现心悸和晕厥的症状。每次发作时,他都感觉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痛苦不堪。经过多次检查,他被确诊为“室性心动过速”,并在其他医院接受了2次室速射频消融术。然而,手术并未完全缓解他的症状,室速仍然反复发作。
在绝望中,有医生给他推荐了乐山昶康心血管病医院特聘专家杨庆教授,杨教授在疑难和复杂心律失常治疗方面有着国内顶尖水平,是国内器质性室速射频及立体定向心脏放射消融术的先行者之一。于是慕名而来,专门在周末的时候从西昌赶到乐山寻求治疗。
刚到昶康医院的时候,沙大哥仍然频发室速。杨庆教授结合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相关资料,发现心脏没有明显长大,可以再进行一次室速射频消融术。然而,在手术过程中,杨教授结合电生理检查和三维标测后发现,患者的病灶极有可能起源于心外膜。这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心律失常,需要进行心外膜的射频消融手术。但由于患者一直在使用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无法进行心外膜的穿刺(出血风险很高)。
于是杨庆教授建议回去停用抗凝药,休养一段时间,等抗凝药代谢以后再来进行心外膜的室速射频消融术,彻底解决问题。
没想到过了一周,沙大哥再次来乐山,还没等到杨教授门诊时间,就在酒店突然发作室速,浑身大汗淋漓,情况危急。来到昶康医院急诊科,医生护士迅速为他安上心电监护,做心电图,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和心电图均提示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心率高达220次/分,血压极低。在紧急给予电复律等抢救措施后,沙大哥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但随时可能再次发作,危及生命。
发作时心电图
心包穿刺,外膜标测,一枪消融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昶康医院心内科团队在杨庆教授的带领下,决定采用干性心包穿刺+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这一高难度技术进行治疗。这项技术由于操作难度大、风险高,被誉为射频消融的“天花板”。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的引导下,手术团队开始了干性心包穿刺。这是一项高难度和高危险的操作,因为正常人心包腔只存在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脏层心包与壁层心包紧贴在一起,穿刺空间极小,且心外膜表面广泛分布着冠状动脉及静脉,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损伤。在杨庆教授的精湛技艺下,手术团队成功完成了干性心包穿刺。
完成心外膜穿刺,导引钢丝进入心包
接下来是心外膜室速的标测和消融工作。在杨庆教授及刘智医生电生理团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成功在心外膜上进行标测。精准标测后于室速发作关键位置“瘢痕”进行消融,消融结束后反复进行电生理刺激均无法再次诱发室速。
精准消融
难度极高,国内少有,勇攀高峰
术后,沙大哥恢复良好,心悸、晕厥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康复治疗和观察期间,医院医护人员对他关怀备至,不仅提供了专业的医疗护理,还给予了他心理上的安慰和鼓励。
最后经过反复验证,沙大哥没有发过室速,消融治疗有效,手术取得成功。目前,患者经过康复治疗和观察已经顺利出院,在未来择期进行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
术后心电图
出院时,沙大哥及家属满怀感激之情。他们激动地说:“很庆幸自己来到了昶康,遇到了杨庆教授及刘智医生,是他们给了我们二次生命!”
这是昶康医院今年完成的第四台经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室速射频消融术,标志着在心外膜室速治疗这一射频消融领域高难度挑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
此类手术技术复杂且风险较高,一直是该领域的难题。但昶康医院心内科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已能顺利开展该技术,展现了医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的卓越实力与深厚底蕴。
未来,乐山昶康心血管病医院将持续深耕心血管疾病研究与治疗,不断引入新技术,为乐山及周边地区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真正做到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诊疗服务下沉,造福基层老百姓。
内容来源于:《乐山昶康心血管病医院成功开展一例干性心包穿刺心外膜射频消融术》.中华网.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