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专区 Convenience Zone
首页 > 便民专区 > 资讯专区 > 健康科普
昶康动态 健康科普 病例分享


心脏不好的人难长寿?昶康医生告诉你,做好这两点很重要!







你们知道目前中国人面临的最大健康问题是什么吗?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153


其实这些都不是,心血管疾病早已成为我们健康的第一大“杀手”!


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一直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现患病人数已达3.3亿


而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农村、城市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分别占农村、城市总死亡的46.66%43.81%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240

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就是说,每5个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如此高的死亡率,是不是就意味着患上心血管疾病,就等于活不长了?


这让很多患者内心充满了恐惧和担忧,漫漫人生路好像已经望到了头。


但事实真就如此吗?

“得心血管疾病”=“活不长”?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244


下面我们就来好好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只要不是恶性急性的心血管事件(比如心梗、主动脉夹层等)慢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实并不会出现“活不长”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至于得了心血管疾病还能活多久,这个还真没办法统一回答。


我们在医院里能看到,有30多岁的心肌梗死患者最终没有抢救成功,也有90多岁的冠心病患者前来复查。


同样患的是心血管疾病,但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而导致这样结果差异的原因很复杂,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在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上。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15


所谓的危险因素,就是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改变的因素可改变的因素


前者包括家族遗传史、性别、年龄和种族等,这些大多都是与生俱来的特质,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对于寿命的影响其实不大。


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才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增加的“重要推手”,包括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糖尿病、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和心理因素等。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17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大家都熟悉的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其它危险因素的“本事”也不小。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吸烟


这位的危害不用多说,直接上数据:吸烟者发生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1.68倍,冠心病发病率比不吸烟的人增加3—4倍。


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1/5。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21

图片来源于网络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肥胖


随着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庞大,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肥胖人数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肥胖不仅影响外表,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也相当的大。


与正常人群相比,腹型肥胖的人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会增加30%,死亡风险增加32%。


并且随着体重上涨,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房颤、全因卒中、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在内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都会随之增加。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23

图片来源于网络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不健康饮食


不健康饮食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高盐高糖高脂肪饮食,不仅会增加三高风险,同时还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一直在持续增加,从1982年统计的107万增加到2010-2012年统计的151万。


而在不健康饮食中,排名前五的是:红肉、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反式脂肪酸和钠。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box-sizing: border-box;"></svg>

心理因素


这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不管是持续的精神紧张焦虑,还是严重的精神抑郁,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26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会升高32%尤其是城镇居民,风险增加更为显著,升高风险达72%


上面所说的危险因素都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寿命息息相关,正是因为每个患者在控制这些因素的时候存在差异,造就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命运。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29


一、积极配合治疗


有病不去治疗当然会有危险,当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时,第一时间就应该寻求医生的帮助。


然后配合完成相关检查,把病情的底给摸清楚,让医生能够对症下药。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3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积极治疗,谨遵医嘱,坚持吃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毕竟心血管出了问题,可不像感冒这种小毛病,吃几天药就能解决。


在面对疾病时,只有医生和患者共同积极面对,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二、生活方式的干预


积极的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恢复心血管的基础功能,但要想长久控制病情,还应依靠生活方式的干预。


干预的核心就是避免上面所说的危险因素,简单的说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三高,低盐低油低糖饮食,戒烟戒酒,坚持运动,控制体重,减少压力等等。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35

图片来源于网络


面对心血管疾病,与其担心不如重视,该治疗就治疗,该生活就生活。


而且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简单的干预方式,控制得不好,就很容易发生恶性心血管事件,轻者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


但如果控制得好,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到与正常人生活没有差别,也能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坚持的更久。


而且就算没有心血管疾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可以帮助我们降低患病风险,从而延长寿命,何乐而不为呢?


微信图片_20250113091338



参考资料:

[1]《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07):582-590.

[2]赵冬,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3.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48.12(2020):1000-1038.


-本期完-